网上会议议程

5G/6G/物联网分会    5月12日

5月12日10:05-10:40

后5G及6G时代的通信需求和技术
   回看下载讲稿

目前,5G正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无线通信研究的重点越来越多地转向5G演进和6G。本讲座概述了5G之后的通信需求和技术。首先,讨论了5G演进和6G的时间表,然后是需求和用例。最后,介绍了5G演进和6G的关键赋能技术。

Amitava Ghosh博士,诺基亚研究员、诺基亚贝尔实验室无线电接口组主管
   

Amitabha (Amitava) Ghosh是诺基亚研究员和诺基亚贝尔实验室无线电接口组主管。他于1990年在达拉斯Southern Methodist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后加入摩托罗拉。自加入摩托罗拉以来,他参与了多项无线技术的研究,包括IS-95、cdma-2000、1xEV-DV/1XTREME、1xEV-DO、UMTS、HSPA、802.16e/WiMAX和3GPP LTE。他拥有60项已授权专利,参与撰写了多本专著,并撰写了大量外部和内部技术论文。他目前正在研究5G演进和6G技术。他的研究方向是数字通信、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他是2016年IEEE Stephen O. Rice和2017年Neal Shephard奖的获得者、IEEE Access编辑委员会成员,并与他人合著了《Essentials of LTE and LTE-A》。

5月12日10:40-11:10

设计与测量:从5G看6G发展
   回看下载讲稿

有关6G的讨论越来越普遍,以至于忽略了5G愿景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3GPP标准的Rel-16最近完成,最早在2021年下半年会在商用网络中看到相关的功能。Rel-17功能则可能要到2023年下半年才会在商用网络中看到,包括扩展至毫米波频段、非地面网络(NTN)等。而6G的讨论则是针对这些主题的全新实现方法。此外,5G中的“beyond eMBB”用例在6G中更加清晰成型。5G早期的演进与革命性的论点在6G中更加成熟。从设计和测量的角度出发,本演讲将探讨一些问题:如何从下一阶段5G的创新演进到6G的革命,并选择一些示例,以探讨在哪里需要技术演进、哪里需要标准的革命性创新。

Roger Nichols,是德科技6G项目经理
  

Roger Nichols就职于惠普/安捷伦/是德科技,在无线测试测量领域拥有36年的工程和管理经验,涉及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和产品研发各领域。Roger管理过诸多项目、计划及部门团队,从模拟蜂窝时代直至6G。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Keysight 5G计划的负责人,并于2019年开始担任Keysight 6G计划的负责人。他还是Keysight无线标准工作的主管。Roger拥有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5月12日11:10-11:40

面向5G及未来通信的高性能增材制造微波毫米波功能性器件
回看下载讲稿

下一代无线电子设备的开发竞赛正在加速进行。得益于增材制造的电子(AME)技术,快速成型、低进入成本和内部的短期制造能力使数以百万计的初创企业和公司具有高度的机密性和加速的创新能力。我们旨在构建一类新型的多波束封装天线和小型化电路设计,以增强对5G移动设备的了解。紧凑、低成本的3D打印天线和电路将被交付,以克服当今移动天线的局限性,这些移动天线通常体积庞大,并且与未来的超快无线通信不兼容。建议的AME天线和微波电路应易于集成到在动态环境中链接数十亿个高速无线系统的移动设备中。将针对新兴的智能和沉浸式技术(例如数字视频)创建具有多个动态波束的新天线原型。无人驾驶汽车、超低延迟虚拟现实、智慧城市以及移动中的无缝网真。

杨扬博士,悉尼科技大学毫米波技术高级讲师和团队负责人

徐泽泉,Nano Dimension中国区销售经理

杨博士在澳大利亚Rain Bird公司有3年的业界经历,2012年至2015年担任亚太地区GSP工程师。他于2015年4月获得美国图森市Rain Bird公司的2014年全球GSP成功奖(全球一项)。他返回学术界,并在悉尼麦格理大学电磁与天线工程合作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 2016年4月,他被任命为香港城市大学太赫兹与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杨博士于2016年12月加入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他目前是毫米波集成电路和天线的高级讲师和团队负责人。他的研究兴趣包括5G和生物医学应用中的毫米波和亚太赫兹技术。他在微波和毫米波电路和天线领域已出版著作一本,书籍章节两章以及170多篇国际同行评审的期刊和会议论文。

5月12日11:40-12:10

面向5G以及未来演进的测试之路
   回看下载讲稿

介绍了5G的3GPP R16、R17的关键技术演进,并且展望了随着5G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5G应用以及相关测试对于实现这些应用的重要性

王玮,罗德与施瓦茨无线综测仪产品经理

王玮先生于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电子通信工程硕士学位,在移动通信测试方面拥有超过14年的工作经验。他于2007年从华为加入罗德与施瓦茨公司, 历任产品支持专家,产品支持主管,目前担任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无线综测仪产品经理,从事产品测试解决方案定制、产品应用以及市场推广工作。

5月12日13:40-14:10

应对ORAN的集成与测试挑战
   回看下载讲稿

在全球运营商的推动下,O-RAN有望对网络的布设与构建方式产生影响。要部署O-RAN架构,运营商需要解决诸多挑战,包括子系统的一致性、子系统的互操作性、多厂商间的兼容、开放式架构的安全性等等。在本专题中,是德科技将分享测试工具如何助力O-RAN架构的开发与部署,并加快RAN架构的转型。

陈俊宇,是德科技大中华区无线应用工程部总经理

自2013年起,陈俊宇先生负责全球无线通讯晶片生产测试解决方案以及大中华区无线通讯认证、研发与制造测试方案之事业开发并带领其团队提供客户相关技术支援与顾问咨询。并于2016年同时担任大中华区大客户CTO、负责是德科技在大中华区的大客户战略技术合作,随后于2019年起担任现职。

陈俊宇自1999年加入惠普科技,担任测试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工程师,并于1999年十一月安捷伦科技分立自惠普测试仪器事业群后,任职至2014年八月是德科技分立自安捷伦电子量测事业群后,任职至今。陈俊宇自2003年起负责安捷伦行动通讯认证系统在大中华地区之业务开发,并自2006年起担任台湾区无线测试及认证系统业务开发团队与技术支援团队主管;2007年间扩大责任区域至东南亚及纽澳地区。 

陈俊宇先生于1997年与1995年取得台湾大学的电机工程硕士与学士学位。

5月12日14:10-14:40

新一代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十倍性能的提升
   回看

使用信号完整性(SI)/电源完整性(PI)技术的工程师需要更快的引擎、分布式计算和直观的界面。 本演讲将介绍满足5G通信、汽车、超大规模计算及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中SI/PI工程师需求的新技术。 此外,还将介绍一种用于在多个结构上进行PI分析的创新设计方法学。

施嘉文,Cadence公司产品工程总监

施嘉文先生是Cadence公司多物理场系统分析(MSA)事业部电磁(EM)产品工程团队负责人。他在EDA行业拥有超过25年的半导体设计和分析经验。他于2004年加入Cadence,担任IC封装设计顾问,支持亚太地区的多家IC设计公司建立设计和分析能力。他是Cadence公司针对台积电在先进晶圆级封装参考流程的关键支持团队。施先生还是IC设计、2.5D interposer设计、3DIC设计、封装、电路板和3D MCAD的互连建模专家。施先生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在中国台湾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获得电物理系理学学士学位和电子工程学院硕士

5月12日14:40-15:10

射频终端前端芯片在片全自动测试方案
回看下载讲稿

随着5G移动终端市场越来越成熟以及Wi-Fi、UWB、GPS、蓝牙等终端产品的井喷式增长,对于射频滤波器和射频前端模块的需求随之增加。随着多端口滤波器模组和相控阵天线收发模块批量生产,需要测试的项目也越来越复杂。生产中需要考虑的测试成本和测试性能成为各个厂家需要考虑的问题。选择使用可以灵活配置的不同形式的仪表和测试方案能够大大提高测试速度、降低测试系统的硬件成本。机械化、智能化的测试系统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大批量测试。

张蕴新,深圳市易捷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5月12日15:10-15:40

面向6G的智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挑战
   回看下载讲稿

6G技术将提供更高的速率、更多的连接,以及更广的网络覆盖,以满足在高度动态环境中的各类应用需求。人工智能(AI)是推动6G不断演进的核心技术,而6G也将会使能一系列需要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的未来智能物联网应用(Internet-of-Intelligent-Things,IoIT),如未来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ITS)、智慧城市等,这些应用将依赖于多智能体协作技术实现分布式复杂任务。

本次报告从智能物联网的概念入手,重点提出关于智能物联网的两个前沿研究方向,一是网络智能化,二是智能化服务。之后,展开介绍关于智能物联网的几个核心技术领域,如新型机器学习范式、物联网知识图谱、异构协同计算架构等。最后,将分享关于网络智能化、智能化服务方面的技术挑战,以及智能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潜在应用场景。

陈维博士,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陈维博士:国家特聘专家,现任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拥有30多年前瞻技术研究经历,包括20多年在美国贝尔通讯研究院(Bellcore/Telcordia)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和Director 的工作经历,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智能、边缘计算、下一代车联网及智能交通。自2012年应邀来华,带领研究团队构建了包括机器智能、边缘计算、下一代车联网、智慧养老等物联网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应用体系,研发了一批"面向全国、惠及民生"的创新型规模化物联网应用。

卫星/雷达/汽车分会    5月13日

5月13日10:20-10:40

微波技术如何改变汽车
   回看

微波技术的进步为汽车与乘客、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和其他汽车的互动开辟了新的途径。超宽带(UWB)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因为它能够提供精确、安全和实时的定位能力。UWB旨在为汽车、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提供空间感知,它确保了更高的安全水平,可防止汽车被盗。但它能做的远不止这些。恩智浦以及大众汽车和大陆集团已经展示了UWB在汽车应用中的各种令人兴奋的新用例。本演讲将探讨汽车雷达技术、RFIC、微波技术将如何改变未来的驾驶体验?

Lars Reger,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Lars Reger是恩智浦半导体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负责管理汽车、工业4.0、物联网(IoT)、移动、连接和基础设施等重点市场的新业务活动和研发。在2008年加入恩智浦担任汽车战略主管之前,Lars对微电子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并专注于汽车领域。他于1997年开始在西门子半导体担任产品工程师。他过去在英飞凌担任的职务包括工艺和产品工程部门主管、移动系统芯片项目经理和知识产权管理总监。在大陆集团,Lars负责连接业务部门的业务开发和产品管理。2012年,Lars被任命为恩智浦汽车部首席技术官,2018年12月,他被任命为恩智浦首席技术官,负责整体技术工作。Lars在波恩的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大学获得物理学学位,并在伦敦商学院获得MBA学位。

5月13日10:40-11:10

5G 非地面网络在卫星通信与蜂窝接入融合场景下的信道仿真
   回看下载讲稿

卫星互联网成为卫星通信发展新的热点,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在5G-NR Release17版本中将卫星通信网做为地面网络的必要补充, 称之为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 ,NTN),对其展开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及标准化工作。本专题首先介绍目前5G NTN发展现状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5G NTN无线链路的新特征以及卫星通信与蜂窝接入融合场景下的信道仿真。

米洪波,是德科技应用工程师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之前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事硬件研发工作,目前在是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负责射频微波和无线通信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

5月13日11:10-11:40

COMSOL多物理场仿真提升通信设备性能
   回看

5G 时代的来临对通信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器件的性能,工程人员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技术挑战。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阶段更好地分析产品、提升产品性能、加速研发进程。

张凯,COMSOL资深应用工程师

物理学硕士学位。多年来一直负责 COMSOL 软件的技术支持和客户咨询工作,在电磁、传热、结构等领域拥有丰富的仿真建模经验。

5月13日11:40-12:10

汽车雷达信号分析
回看下载讲稿

毫米波雷达是实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关键传感器,能够支持自动紧急制动等对驾驶安全至关重要的功能。因此从雷达芯片,传感器和模组的开发,认证到生产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全面测试。 您将了解到分析和验证雷达信号所用的测量参数,可用的不同测试设备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王健,罗德与施瓦茨信号源频谱仪等仪表的产品经理

王健先生于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同年进入华为中射频部门从事G/U/L多模基站开发,作为主要成员之一承担并完成若干款规模商用RRU的研发。2010年加入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曾负责从GSM到LTE-A标准的射频测试和物理层验证等支持工作,目前任职信号源频谱仪等仪表的产品经理,重点关注5G/Beyond 5G /WIFI 6E&7/UWB等新技术。

5月13日13:40-14:10

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发展现状和测试技术难点
   回看下载讲稿

本文介绍了当前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发展现状和测试技术难点。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多通道毫米波宽带解调分析的测试挑战。

王创业,是德科技微波射频技术应用工程师

王创业先生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2012年6月加入安捷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之前曾在华为、某研究所工作,现在为是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微波射频技术和汽车电子测试应用技术专家。在射频微波电路、无线通信系统、雷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负责是德科技微波射频方面仪器仪表和汽车相关电子技术的支持,以及上海安亭汽车电子实验室的工作。

5月13日14:10-14:40

信道模拟器应用经验分享
   回看下载讲稿

信道模拟器用来模拟基站与终端间动态变化的无线信道,在实验室中实现复杂信道环境下的可重复、可控制测试。本演讲将从信道建模的原理和信道模拟器简介开始,进而分享我们公司X80信道模拟器,这里你将了解到一些值得期待的射频指标。在此之后,会继续就信道模拟器的应用场景以及实际的测试案例进行分享。

陈小龙,副总裁;江文冲,软件工程师,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陈小龙拥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士学位和清华大学EMBA硕士学位。20多年无线通信市场营销和B2B销售经验,8年多国际市场营销经验。

5月13日14:40-15:10

5G+AI在汽车领域的新应用:车内智能预警系统
   回看下载讲稿

在由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来临之际,汽车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产品也不再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成为了将人、车、路、云四个交通参与者进行巧妙结合的智能终端。此次新拓尼克带来的车内智能预警系统将最新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全力开创驻车预警领域新赛道。

李易,新拓尼克SCI-LAB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世界知名学府,美国常青藤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
·美国历史最悠久工程荣誉协会Tau Beta Pi 会员
·曾在世界知名的Haim Bau教授实验室参与基于AI图像算法的寨卡病毒、HSV病毒识别与检测等多个项目
·编著并出版《深度学习:算法入门与Keras编程实践》书籍,在编书籍:《深度学习算法与Pytorch实战》

5月13日15:10-15:40

针对毫米波应用的封装天线/模组天线设计
   回看

5G时代为无线系统带来的商业机会,基于采用毫米波频谱以获得更大的带宽,及采用相控阵天线以提高空间效率以及采用多结构模组/封装集成以减小前端收发器的尺寸和成本。封装天线(AiP)/模组天线(AiM)技术和前端集成化,是实现未来智能无线系统所需的尺寸、成本和性能目标必不可少的要素。AiP/AiM技术的成功开发和集成将依赖于全面制造流程中的多领域、多物理场仿真和电子设计自动化。该演讲将介绍影响高级AiP/AiM技术发展的挑战和设计解决方案。

该演讲将从电磁(EM)仿真、现场电路仿真、相控阵综合和多结构模组设计的角度探讨了AiP/AiM技术的最新发展。首先将探讨系统要求,这些要求推动了毫米波应用的天线/前端架构决策。除了天线/天线阵列设计和仿真方面的考虑之外,本讲座还将探讨封装技术,包括先进的芯片、封装和电路板互连,这些技术推动了对大容量EM分析的需求,以便在这些高度集成的系统中仿真性能。

与会者将从Cadence全面的完整流程中了解到一流的RF设计、制造、EM /热系统签核如何整合在一起,以支持AiP/AiM开发,以及在PCB系统级别与IC集成,并将展示多个设计示例。

万智龙,Cadence公司主任应用工程师

万智龙是Cadence公司AWR产品的主任应用工程师。他负责Cadence AWR产品系列的技术推广和支持,为无线通信、消费电子、国防科学与工程、雷达、测试与测量及汽车应用领域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他在射频和微波应用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

5月13日15:40-16:10

基于无人机的移动量子通信

用于量子通信的光量子链路已在基于卫星和光纤的网络中实现。与之相比,以无人机为代表的移动平台具有机动灵活、组网迅速、成本低廉等优势。我们提出了以无人机移动平台作为量子网络基本节点,构建移动量子通信网络的设想。我们成功完成了第一个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并演示了移动量子链路在白天、雨天等多气象条件下工作的能力。进而利用两架飞行中的无人机相连,用于光学中继以克服自由空间中的衍射损耗,拓展链路距离。这种移动量子链路可以在不同尺度下实现,用于实现量子信息的广泛覆盖。

谢臻达,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臻达,出生年月:1983年2月,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至今已在包括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Photon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在内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

直播结束,立即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