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时间还剩10
 
免费订阅一年期杂志
天线 解决方案 信号分析
技术文章
 
实施V2X的挑战和机遇
录入时间:2024/1/18 9:10:39

(本页是纯文字版,点此阅读完整版全文

实施V2X的挑战和机遇

Mark Fitzgerald, TechInsights, Needham, Mass.

车连万物(V2X)是一种实现车辆与万物之间无线信息交换的通信方法。它包括车连基础设施(V2I)、车连行人(V2P)、车连车(V2V)和车连网络(V2N)。交换的信息包括周围车辆的速度和位置数据,这些通信有望帮助避免碰撞事故、缓解交通拥堵和改善环境。1显示了车辆与V2V侧链(SL)和V2N应用网络的示意图,其综合传感和通信(ISAC)级别不断提高。1详细列出了网络类型、通信对象和应用场景。

1 V2X综合传感与通信应用(ISAC)。资料来源:5GAA

问题陈述和起源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估计,V2X技术带来的安全应用可以消除或减轻80%的非受损碰撞事故,包括在十字路口或变换车道时发生的碰撞事故。NHTSA估计,V2X技术每年可防止61.5万起车祸,挽救1366条生命。

到1999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已在5.9GHz(5.850-5.925GHz)频段为V2X分配了75MHz频谱,支持新的安全应用。这些应用旨在提醒驾驶员注意视线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传感器视野之外的其他车辆可能造成的碰撞。

基于Wi-Fi的专用短程通信(DSRC)标准(ITS-G5/802.11p)于2010年获得批准。只有少数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在有限的车型上实施了这一标准。随着2017年3GPP Release14规范中蜂窝V2X(C-V2X)的发布,蜂窝技术的使用已成为DSRC的替代方案。

DSRCC-V2X的比较

DSRC是一种无线短程通信技术,使用802.11p交换基本安全信息,以避免碰撞。C-V2X是通过Uu连接或PC5接口提供的V2X。Uu是用户设备(UE)与LTE或5G新无线电(NR)基站之间的网络通信接口。该接口可用于基础设施与车辆之间的回程和/或长距离通信。PC5是一种直接模式通信技术,在全球统一的5.9GHz智能交通系统(ITS)频段内运行。C-V2X可作为纯Uu系统或使用PC5的组合解决方案进行部署。

与LTE-V2X相比,5G NR-V2X具有更低的延迟、更宽的带宽和更好的可扩展性。从应用角度来看,LTE-V2X主要用于支持ADAS、改善道路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5G NR-V2X与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一起,旨在更好地支持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整体交通管理和其他新功能。在技术发展方面,5G NR-V2X是LTE-V2X的改进,两种解决方案相辅相成。

在设备对设备的PC5模式(V2V、V2I、V2P)操作中,C-V2X不一定需要任何蜂窝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在没有SIM卡、没有网络辅助的情况下运行,并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作为主要的时间同步来源。C-V2X无需在每个用例中使用蜂窝网络基础设施,因此可成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安全解决方案,且无需支付网络数据使用费,基于C-V2X构建的V2V和V2I应用可在5G网络推出后独立启动。该演进路径中的接口详情如图2所示。

2 C-V2X通信接口。资料来源:高通公司。

C-V2X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条从4G LTE到5G NR的清晰路径。3GPP Release 14中包含的最初C-V2X标准侧重于V2V通信和对PC5的基本修改。预计随后将进一步增强,以支持更多的V2X操作场景。

3GPP进一步发布了一系列增强功能。其中包括全套5G标准、多媒体优先服务、V2X应用层服务、5G卫星接入、5G中的局域网支持、5G的无线和有线融合、终端定位和位置、垂直领域通信、边缘计算和网络自动化、新型无线电技术,以及为行人和骑车人等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VRU)所携带的UE设备提供更高的能效支持。3显示了未来增强功能的时间表。

3 C-V2X用例大规模部署的预期时间表。资料来源:5GAA

V2X的机遇与挑战

C-V2X行业蕴含着许多机遇。其中包括安全、地图、车辆定位、自动驾驶车辆人工智能和计算技术。对于单一车辆而言,C-V2X可帮助收集与感知相关信息,并将其发送给车辆,以改善决策和路线规划。智能互联车辆的单车感知不可避免地存在盲点或漏检。C-V2X路边装置(RSU)提供的车辆感知盲点(如拐角和交叉路口)的状态信息可有效扩大车辆的感知范围。这可以提高安全冗余度,增强自动驾驶的决策能力。

在支持V2N的云控制平台和C-V2X技术的支持下,目标是在交通/运输层面实现"行人-车辆-道路-云"协同控制。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实现所有路段的自主交通控制外,C-V2X还能为单车决策提供有效信息。这种控制将扩展到所有交通参与者的所有天气和交通状况。实现这一目标所面临的挑战是不同智能水平车辆的混合交通环境。实现这一目标将有利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交通控制和管理。

然而,人们对V2X和V2I协作和商业案例的现实仍心存疑虑。持续的无线频谱监管问题以及政府没有强制要求新车采用V2X技术,阻碍了V2X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广泛应用。一些业内人士认为,V2X网络是在车载单车智能系统中实施的高级别、大规模自动驾驶和ADAS的补充技术。实施V2X所面临的挑战包括:

部署新基础设施的成本高昂:据美国交通部称,在一个交叉路口建设C-V2X基础设施的平均成本为6,000-7,000美元。这包括绘制交叉路口地图、购买RSU和现场安装的费用。

车载硬件成本:目前,OEM承担车载设备(OBU)的成本,他们面临着困难的局面:由于很少有汽车支持V2V,因此V2V应用无法触发。如果看不到好处,消费者将不愿意为C-V2X功能付费。如果OEM无法获利,他们可能会减少投资,这将导致发展停滞。

额外的车辆硬件成本:根据ITS America的数据,在现有远程信息处理控制单元内安装C-V2X的OBU成本为每辆车160-170美元。

数据所有权不明确:V2X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基础设施数据(如交通灯数据)的开源。然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尚未对各类数据的所有权形成明确规定。这使得所有示范者都难以获得其产品之外的数据,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也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

多部门管理:V2X是一项跨行业技术,涉及汽车、通信、道路管理、测绘等行业,每个行业都有相关的管理部门。不同部门可能有不同的规定,导致管理不统一、流程复杂,造成重复、交叉和盲区。

网络安全:“ISO/SAE21434公路车辆-网络安全工程"文件规定了公路车辆电气和电子系统(包括其组件和接口)的概念、开发、生产、运行、维护和退役方面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要求。

商业模式挑战:C-V2X的商业化尚无明确的商业模式。PC5传输模式现在是免费的,这意味着通过PC5传输的所有信息都是免费的。OBU是C-V2X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包括开发、测试和硬件成本,未来可能还包括验证和认证成本。

V2X的部署阶段

根据CAR 2 CAR通信联盟的说法1,V2X将分三个阶段部署:

1阶段-认知(awareness)驾驶:车辆和基础设施从RSU传输有关其状态的信息、有关收费站的信息以及描述突发事件(如恶劣天气条件和危险情况)的信息。

2阶段-感知(sensing)驾驶:V2X系统将得到扩展,允许车辆和RSU共享通过车载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或雷达)探测到的物体信息。

3+阶段-合作驾驶:这一阶段将利用自动驾驶能力不断提高(SAE 3级和4级)的车辆。第2阶段引入的所有功能将以更严格的方式重复使用,以支持高度自动驾驶用例,包括协同并线、协同变道和协同超车。

中国引领V2X应用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于2020年11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目标包括2025年至少50%的新车安装C-V2X,到2030年实现大部分车辆安装C-V2X。尽管TechInsights认为到2025年50%的目标无法实现,但在中国新车评价项目(C-NCAP)评级中增加V2X将促进V2X在该地区的应用。中国从一开始就在国家层面采用了C-V2X的技术路线。他们已将5905-5925MHz频段分配给C-V2X。

美国、韩国和欧洲的V2X部署停滞不前

在欧洲,ETSI已批准使用C-V2X作为车辆和路边基础设施ITS设备的接入层技术。欧盟、日本、韩国和美国的监管机构仍在最后确定地区和国家频谱分配细节。这将决定如何将5.9GHz频段用于V2X。

NHTSA仍然对V2X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这些技术并未被纳入当前的NCAP路线图中。他们正在考虑各种V2X部署问题,包括技术演进和无线电频谱环境的监管变化。由于缺乏NHTSA的授权或潜在授权的时间表,加上美国V2X频谱可用性的压缩,可能会限制OEM在2024/2025年之前采用V2X技术。如果无线频谱分配变得更加清晰,不需要豁免,假定支持性监管框架到位,那么2024/2025年后OEM的采用率有可能上升。

2019年12月,美国FCC一致投票决定将之前专用的5.9GHz汽车安全频段中较低的45MHz分配给Wi-Fi等非授权用途。他们还将上部的30MHz分配给C-V2X。FCC的决定明确指出,只有剩余的30MHz将专用于V2X技术,而基于蜂窝的C-V2X协议将胜出。FCC的决定规定,现有DSRC设备将于2024年从重新分配的频谱中移除。有人担心,剩余的30MHz会受到干扰和带宽的限制,可能仅限于在已分配的30MHz的20MHz范围内发送基本安全信息。

2023年4月,FCC批准了一项豁免,允许C-V2X的支持者使用5.9GHz频段的高频30MHz。豁免申请者将获准在最终规则出台前部署C-V2X RSU和车载设备。豁免申请者包括奥迪、福特和捷豹路虎。

V2X面临的挑战

遗憾的是,对于全球汽车行业来说,V2X技术的前景仍被有关规范和频谱分配的监管冲突所纠缠。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对V2X技术有明确部署战略的地区。V2X技术的应用仍然受到无线频谱分配、缺乏政府授权或NCAP评级积分、汽车制造商采取观望态度等因素的制约,以观察哪种协议在行业内或通过授权获得青睐,以及其他汽车制造商是否会采用该技术。

在中短期内,DSRC和C-V2X都将得到部署。V2X的近期部署将因地区而异,欧洲和日本将继续致力于DSRC,而中国和美国则倾向于C-V2X。虽然DSRC和C-V2X共享相同的无线频谱,但这两种技术不能互操作。

4 全球轻型汽车V2X预测。资料来源:TechInsights

5G网络的持续推广无疑将有助于支持C-V2X的应用,但两辆装备合适的车辆之间或车辆与RSU之间的应用并不需要5G网络覆盖。建立在C-V2X基础上的V2V和V2I应用可以独立于5G网络而启动。5G汽车协会(5GAA)预见了一个重要的中期(2025-2027年)目标,旨在确认5.9GHz频谱配置,以便在全球不同地区大规模采用C-V2X直接无线电实现高级驾驶。TechInsights最新的全球轻型车辆V2X预测如图4所示。这一预测包括以下假设:

中国:C-NCAP 2023将V2X协议纳入其评级系统,以激励OEM实施V2X,这将作为评级的加分项。尽管这不是一项明确的强制性要求,但这些协议最多可获得10分的安全辅助分作为奖励。C-V2X主要在豪华车上开始部署,但将继续在较低的车型上推广,福特已在该地区部署了C-V2X,以获得C-NCAP分数。

•        从2024年开始,V2X的普及率将出现更快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汽车产量的60%。

•        到2030年,V2X有可能获得更多的C-NCAP分数和授权,从而推动V2X采用率的提高。

欧洲:由于业界对V2X协议选择的不确定性,欧盟仍未决定是否采用V2X协议,V2X NCAP授权也停滞不前。虽然大众集团已经部署了V2X,但其他制造商仍在等待明确的5.9GHz频谱分配和2026年最终确定的欧洲NCAP积分分配计划,以及可能于2029年出台的V2X强制规定。大众汽车已将基于DSRC的V2X技术作为其2020款高尔夫车型的标准配置,并将该技术推广到其ID电动汽车上。大众集团曾计划将该技术推广到大众集团的所有车辆上,但这一战略似乎已停滞不前。

•        由于欧洲NCAP的V2X积分奖励措施,V2X的普及率将从2026年到2029年开始上升。

•        拟议的2029年授权可能包括一个分阶段实施期,这意味着V2X的全面普及要到2030年以后。

北美:在NHTSA于2022年3月发布的NCAP升级提案中,V2X并非拟议的ADAS技术之一。

•        由于缺乏授权,甚至缺乏潜在授权的时间表,再加上美国V2X频谱可用性受到压缩,这可能会限制OEM在2025/2026年之前采用V2X技术。

•        2020年,随着配备DSRC V2X的凯迪拉克CTS停产,北美生产的车辆上的V2X部署大幅减少。

•        2024年末,随着福特实施C-V2X技术,V2X部署将开始回升,通用汽车、捷豹路虎和丰田汽车等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可能在随后几年跟进。

•        尽管一些制造商对V2X部署很感兴趣,但由于缺乏授权和频谱限制,2030年北美地区V2X的实施率只能达到所生产车辆的16%。

其他地区:日本的部署主要是通过改装用于电子收费(ETC)和ITS的5.8GHz DSRC OBU来实现的。760MHz DSRC V2X系统仅在丰田集团的少数车型上实施,并且只能在日本使用,因为该频段尚未在其他市场实现标准化。

•        日本的需求将继续包括DSRC V2X部署,因为它较早地应用于ETC和ITS。

•        自2021年以来,C-V2X已在日本进行了测试,但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

其他新兴市场,如巴西、印度、俄罗斯和泰国,由于缺乏投资ITS项目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公共资金,再加上消费者无力承担V2X系统的成本,将进一步落后。

参考资料

  1. CAR 2 CAR Communication Consortium, www.car-2-car.org.

上一篇:5G NTN借助新无线电和物联网... 下一篇:5G NR挑战与RFFE设计趋势...

版权声明:
《微波杂志》网站的一切内容及解释权皆归《微波杂志》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微波杂志》杂志社。


友情链接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加入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Copyright©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4704号    备案序号:粤ICP备12025165号-4